榆柳街的行道樹以榆樹和柳樹為主。 記者 張錚 攝
核心提示
一街一巷都是城市的符號,記錄著城市的過往。那么,榆柳街、古槐街等以樹木命名的老街,是不是舊時許昌城市綠化的佐證?
又是一年春來到,樹木吐綠、萬物復蘇。3月3日,記者來到市區榆柳街,追尋這條老街的故事。
■ 街名的來歷與樹木有關
榆柳街在西湖公園南門東側不遠處。這條老街很窄,但兩側店鋪林立,充滿煙火氣息。每到吃飯時間,來這里就餐的市民絡繹不絕。
榆柳街是市區唯一一條行道樹以榆樹和柳樹為主的街道。時下,榆柳街兩側的榆樹和柳樹已經開始吐綠,枝條在空中交織。
榆柳街的老居民、今年74歲的胡淑梅告訴記者,以前,榆柳街因位于城隍廟以西,被稱為廟西街。清末,街中長著一棵大榆樹和一棵大柳樹。后來,街道兩側榆柳成行,遂改名榆柳街。
“我小時候,榆柳街是一條狹窄的小土路?!焙缑氛f,榆柳街周邊有魏都區委、區政府辦公所在地,還有市房管局、市工人文化宮、人民電影院,以及魏都區廣播電臺和魏都區民政局、魏都區衛生局、魏都區文化局等“八大局”。
榆柳街,因樹木而得名。市園林綠化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榆柳街是按照“種一棵榆樹,種一棵柳樹”的標準栽種行道樹的。
這種栽種方法很科學,在綠化上被稱為株間混合栽種法。如果單一樹種栽種面積過大,病蟲害一旦出現,會迅速蔓延,難以控制;而用株間混合栽種法栽種行道樹,能夠有效減小病蟲害的發生概率,延緩病蟲害的蔓延速度。
榆柳街上的行道樹是2001年栽種的。如今,一些榆樹長得過于高大,在旁邊建筑物的影響下,樹干開始傾斜。無奈之下,園林部門只得定期修剪樹木的枝干,以保障行人的安全。
說完樹木,我們再來說說榆柳街的老居民是如何打水的。
市區井巷街與榆柳街相鄰,其因街上的一口大井而得名。已故許昌名紳李季安在《憶民國時期的許昌縣城》一文中說,民國時期,許昌四個城門內各有一口甜水井,其余的都是苦水井,群眾中因此流傳著“許昌縣城,口甜心苦”的俗語。其中,西門內大槐樹下那口井的水最甜,水量也最大,全城約一半住戶的飲用水來源于此。
“我們離這口甜水井近。我聽老一輩人講,他們那時候都是在如今的西湖公園南門附近打水喝?!焙缑氛f。
■ “榆抱柳”曾是“三大樹木奇觀”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榆柳街除了街名的來歷與樹木有關之外,舊時的“榆抱柳”還是許昌城內的“三大樹木奇觀”。
那么,“三大樹木奇觀”究竟有啥傳奇故事?為一探究竟,記者查閱了很多史料。其中撥貢張庭馥在民國十二年編撰的《許昌縣志》記載,當年,菅胡同里的一棵柳杏樹、榆柳街中段的一棵老榆樹、八里橋關帝廟(灞陵橋)附近的一棵紫薇樹,被人們稱為許昌城內的“三大樹木奇觀”。
對于榆柳街中段的老榆樹,史料是這樣記載的:當年,榆柳街的一棵人腰粗的老榆樹,由于年深日久,樹干中空,不知什么時候,榆樹中間生長出一棵柳樹。后來,柳樹慢慢長大,濃蔭蔽日,被人們稱為“榆抱柳”,更有人視其為“神樹”。經常有善男信女在樹枝上系上寫有祈子求福字樣的紅布條,還在樹下焚香燃紙,祈求家庭平安、人財興旺。
對于菅胡同里的柳杏樹,史料記載:有一年夏天,大雨過后,地面沉陷,菅胡同里的一棵百年杏樹傾斜。為了不使杏樹傾倒,王姓居民用一根“丫”字形柳樹枝支撐著杏樹的樹干。沒想到,柳樹竟活了下來。這樣,杏樹和柳樹相互依存,themedicinewiseceo.com,交錯生長。數年之后,這棵枝繁葉茂的柳杏樹需要兩個人才能抱住。1913年前后,qd-chem.com,這棵柳杏樹成為許昌城內的一大奇觀,吸引了鄢陵、禹州等地的人前來觀賞。后來,還有文人以此樹為題,寫下了“許昌城內遺風韻,胡同柳樹結紅杏”的詩句。這棵柳杏樹就此聞名天下。
而八里橋關帝廟附近的那棵紫薇樹更為神奇。傳說只要有人用手觸摸它,就會引起它的枝葉來回搖動,不久恢復原樣。因此,紫薇樹又被稱為“癢癢樹”。
■ 狹窄的街道充滿煙火氣息
每個人的心里都“住”著一些耳熟能詳的老店:略帶氤氳氣息的招牌、斑駁的桌椅、眷戀在舌尖的味道……
說起城市的煙火氣息,不少許昌人覺得榆柳街雖然狹窄,但煙火氣息濃郁,有大家記憶深刻的美食、小吃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app-bux.com/lh/86573.html
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,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